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发稿时间:2024-03-22浏览次数:3026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开设时间:2016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7年获批上海市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绿色循环经济与再制造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爱国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以材料科学知识为基础,以产品再制造工艺设计与制造技术为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工程应用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国防、船舶等再制造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再制造工艺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新时代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及上海长三角地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再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实践教学等环节均紧密围绕再制造方向属性,打造适应再制造新兴产业和绿色循环经济需要的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卓越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始终贯彻学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遵循“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的培养原则,建立了由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组成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有序衔接和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再制造工艺设计、制造、质量检测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专业建有装备备件再制造成形实验室、装备零部件性能检测评估实验室、材料力学综合性能实验室、高能电子束与自动化焊接实验室、材料制备与热处理实验室、材料测试分析实验室等为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平台。同时,专业还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核电、临港再制造产业园区内相关企业(大陆激光、临仕激光等)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突出再制造产品的工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工程传热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物理与性能、表面工程基础、失效分析、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再制造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分析

就业前景

专业毕业生能够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国防、船舶等再制造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再制造工艺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4%以上,学生专业认同度高,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专业相关岗位比例达70%以上。

2022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1.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2.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3.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学科竞赛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见证与认可。学生在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0余项,例如AlCrFeMnNi高熵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应用获得第六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国升科技——全属性陶瓷连接解决方案提供者”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赛区决赛银奖以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决赛铜奖、“一种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Al-TiC薄膜”获得第六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垃圾分类智能化解决方案&公益帮扶助农”获得2019“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一等奖。“国升科技——全属性陶瓷连接解决方案提供者”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其相关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基于科研竞赛的创新创业实践蔚然成风。

产教融合

依托“上海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平台,专业建有“装备备件在制造成形实验室”、“装备零部件性能检测评估实验室”再制造专业实验室专业与上海电气铸锻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大型锻件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与美国伟创力(上海)金属件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与上海通用重工集团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供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使用,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支持和补充。专业教师联合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针对第三代非能动核电装备大型容器热制造技术进行攻关,该项目(非能动核电装备大型容器组件的热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业教师与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华龙一号核电核岛主设备成套大锻件研制”获得2021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二等奖。

学生实习

材料学院师生在上海通用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交流

 

 

 教学名师

金敏,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研究及其产业化,研究领域包括闪烁晶体、半导体晶体、压电、铁电晶体的生长、表征及应用。曾在ScienceACS Energy Lett.Nano EnergyChem. Eng. J.Chem.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一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第一、二届人工晶体青年学术会议优秀青年学者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二等奖。主讲《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先进材料导论》、《微连接原理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


赵素,博士,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等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项目;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宝钢股份研究院重大课题项目等。教学上,主持课程建设项目、教研教改项目,并获得教学成果二等、三等奖。本人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先后获得“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工作者”荣誉称号。热爱教学工作,爱护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主讲《材料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



丽娜,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热爱学生、热爱讲台、热爱学术。刻苦钻研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努力提升教学技能。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两次,校级教学法比赛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2022上海市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法比赛三等奖主讲《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与表征》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