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汇报:材料学院金敏教授开发的科学实验材料样品随“神十五”遨游太空后回归

发稿时间:2023-06-21浏览次数:442

“神十五”带回的材料样品回上海了!今天接进实验室,他们兴奋到失眠

6月21日,随“神十五”返回的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高温材料柜)首次下行材料样品,以及无容器实验柜下行的第四批样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交付给相关科学家。

1.jpg

据悉,本批空间材料实验样品于6月4日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中国空间站返回地面。

无容器柜自2021年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后,先后成功完成并返回了3批次样品,这是第四批样品。为保证天地对比实验的效果,上海硅酸盐在地面也开展了大量匹配实验,以提高空间实验的效率和效果。

5.JPG

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余建定介绍,无容器实验柜材料样品一盒可装载29个样品,共有10盒样品,此次带回了的样品中既有金属材料,也有非金属材料,“有的对于研发大飞机叶片,提升其性能,会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则意在对小行星早期的星胚形成过程进行探索”。

空间站高温材料柜自2022年10月31日随梦天舱成功发射后,在轨先后开展了组装调试、功能检测、科学实验等工作任务,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第一批空间材料科学实验。

本批次随高温材料货包返回的样品包括五个高温材料实验样品和3盒无容器材料实验样品,分别交接与分发给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电机学院,涉及高温合金、半导体材料、功能晶体等。

2.JPG

“今天接收材料,我们昨晚兴奋得到凌晨两三点,都没睡着。”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刘学超在交接仪式现场,打开了第一支样品管。

拧开螺丝、撤出垫片,一支长约20厘米的石英管子被从陶瓷保护管中取出。看到乌黑泛光,表面起泡的铟硒半导体晶体,刘学超高兴地说:“很成功,晶体长得不错!”

1777035105.jpg

1826508010.jpg

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电机学院金敏教授在办公室“手撕”铟硒半导体这种层状材料,无意中将其折叠又展开,发现它竟然没像其他半导体材料那样脆生生断裂,而是具有柔韧的塑性。于是,他对这种材料产生了兴趣。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后,金敏又联系更多同行,进一步研究铟硒半导体。“一般半导体材料在空间生长,晶体的缺陷可减少上百倍。”他说,希望从这次获得的空间生长晶体中,探寻这种材料的更多奥秘。

高温材料柜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大空间微重力材料科学实验装置,是开展太空微重力材料科学实验的重要平台,可在微重力下支持材料的高温加热、定向凝固、梯度生长、快速冷却、磁场搅拌、参数实时测量、实时观察等功能,是我国最新一代的空间材料实验装置之一。

该实验柜的加热温度和单批次样品数量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X射线透射成像功能在国际上属首次上行至空间站。高温材料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支持在轨更换和升级。

1.jpg

与我国以往的空间材料实验装置相比,高温材料柜在加热温度、样品尺寸、温场模式、外部调控、精密生长、实时观察等功能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有效拓展了空间微重力材料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长期在空间站为材料的微重力研究提供支持。由于功能的升级和拓展,高温材料柜能够支持的材料研究将涵盖功能晶体、高温合金、新型金属合金、半导体材料、特种玻璃、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众多材料,将促进微重力下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的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对我国突破卡脖子材料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