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国赛一等奖=兴趣+团队+坚持

发稿时间:2024-03-22浏览次数:103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我校材料学院学子梁博荣获了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一起参加比赛的王昭璇和候延杰同学也荣获二等奖,团队指导教师杨淼森、郭彦兵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我校参加全国金相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成功的开端是兴趣

梁博最早接触金相制备是在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上,不同的金属不一样的金相组织让他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课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金相制备的相关知识,组织了几次实验课,让同学们自己亲手磨制观察样品,就是在这短短几次的实验课中,他感受到了金相制备的乐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博了解到学校即将举办金相技能大赛的校内海选赛。作为材料类专业规格高、制度健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一项赛事,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对每一名材料学子来说,都是一项锻炼技能而又富有挑战的一项赛事。可在听说我校在该项技能大赛中最好的成绩只是三等奖后,梁博想要报名大赛的决心又有了动摇。但最终,对金相制备的兴趣,战胜了他内心的忐忑。于是怀揣着“我能行吗”的心态,他找到了负责老师报名了校园选拔赛。赛前每日的训练,枯燥且辛苦,但他对制样的兴趣与参赛的责任使命,却从未被消磨一分。与另外两名共同参赛的同学一起,在课余时间争分夺秒,奔走在实验室和教室之间。甚至放弃双休,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制样、观察,互相交流经验,训练到晚上看不清抛光界面时才回宿舍休息。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让他取得了令自己和老师满意的成绩。

成功的制胜法宝是有效的团队合作

金相制备通常需要经过预磨、手磨、抛光、腐蚀和显微镜观察五部分,金属样品表面经过磨制抛光会由最初粗糙生锈的样子变成和镜面一样光洁,在500倍显微镜下观察也看不到任何划痕或杂质。金相制备的好坏与否不是一个量变决定质变的过程。砂纸磨样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砂纸搭配,目数由小及大,无法一蹴而就。很多人从早到晚一直在练习,但质量就是提升不上去。梁博坦言,自己早期也陷入过这样的困惑中。

后来他开始试着和一起训练的同学互相查看制备的样品,互相评分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训练阶段,他们深知纯铁制备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体成绩,于是团队一起合作去解决腐蚀后出现不明划痕的问题。互相交流抛光手法、去图书馆翻阅文献、找到金相制备公司向专家寻求经验、团队合作分配各自擅长的步骤……这些一点一点磨练出来的经验,极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成功解决。在梁博看来,本次能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荣誉,他的制胜法宝正是有效的团队合作,在互帮互助中,让困难迎刃而解。

成功的路上有血有汗

获得成功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就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因为光线太暗,梁博在训练时不小心将手指磨破。原本就心怀忐忑的他,更加感到不知所措。在金相大赛的比赛样品中,最令选手头疼的就是工业纯铁,也是最容易拉开选手差距的样品。它硬度低,容易生锈,稍不注意就会磨制出好几个不同的面,会对后面抛光步骤抛去划痕造成很大的影响,该环节最考验选手的动手能力和作品的精细度。

手指的受伤无疑会极大影响比赛时磨制的精细程度。比赛当天,在样品磨制阶段,因为手指用力,他的伤口又裂开,每磨一下都像针扎一样痛,鲜血滴在样品和砂纸上,一瞬间的疼痛和焦虑涌上心头。所幸,一起参赛的候延杰同学最早发现了他的异样,赶忙递纸给他止血。随后监督员和老师也发现了情况,迅速聚集过来查看。待血液止住后,队友王昭璇也拍拍他的肩膀给予鼓励。老师和队友的关心与帮助让他觉得十分感动也顿感心安,于是他快速平复心态,竭力将比赛完成。直至最后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组织时,他才终于如释重负。原以为只是“重在参与”的比赛,却在最后拿到远超预期的佳绩,对于梁博而言,从“我能行吗”到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他的成功之路有血有汗。

如今毕业在即,梁博表示,四年的大学生活是长跑,只有那些目标明确,坚持不懈的人,才会在毕业时有更明朗的未来。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在这个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里,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让大学生活留下一点遗憾。(撰稿:黄钰婷)